3月27日,食品学院第二届“高金星磁场班”第三次课程开讲,本次课程以“食品快消品创新与职业发展”为主题,聚焦行业前沿趋势、产品研发实战及食品专业人才能力模型,为食品学院的同学们提供了一场紧贴产业需求的“硬核”课堂。
课程从食品行业新趋势切入,主讲嘉宾产品经理朱博文指出,当前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正从“饱腹”向“功能化”“场景化”升级。他以高金集团转型案例为例,解析了食品快消品的四大核心赛道:健康升级、工艺革新、感官经济、供应链韧性。例如零糖零脂零卡”概念持续渗透,清洁标签成新宠;冻干、锁鲜等技术推动预制菜标准化发展等。

朱博文以高金“核桃油嫩煎鸡排”为例,揭秘了从车间生产到货架动销的全流程,传授了“食品专业人才既要懂技术,更要懂市场”的经验。食品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空中楼阁。“杀过猪、切过酸菜,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食品创新。”主讲嘉宾结合高金集团明星产品,提出食品创新五维模型:品类跨界、工艺微创新、场景细分、地域融合、可持续设计。

食品产品经理是从实验室到货架的“全能桥梁”。针对川农食品学子职业定位,课程提出“产品经理是食品科学与商业价值的翻译者”,并拆解核心能力:技术转化力、感官评价力、供应链思维。朱博文从亲身经历分享,强调“一线经验是食品产品经理的必修课”。食品创新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比如年轻人不会处理肥肠,我们就用工业化手段替他们解决。
“我们鼓励学生跳出实验室,理解市场端如何定义‘好产品’。”课程结束后,学子们围绕“功能性食品开发伦理”“AI在风味调配中的应用”等议题展开热议。据悉,“高金星磁场班”后续将到企业参访、定制化理论课堂等模块,持续推动产教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