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显示,薪酬待遇是大学生择业时最先考虑的因素;男生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女生更在意工作地点、工作稳定性和强度;经济越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对个人发展空间的考虑越多;月消费支出越高,越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月消费支出越低,越注重工作稳定性。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教授介绍了《2014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的调查研发以及创作过程。大学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全面了解大学生对中国城市形象的认知和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对中国城市发展和人才引进具有深远意义。为此,中国大学生传媒节组委会、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对中国33个城市(涉及21个省、4个直辖市、4个自治区和香港)的123所高校的12000余名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开展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城市的印象以及大学生的择业倾向和优先考虑的因素。
《2014中国大学生最喜爱的城市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含如下信息:第一,大学生城市形象调查,包括大学生认为最宜居的城市、最适合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以及最适合旅游的城市等;第二,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包括期望的工作地点和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等;第三,个人基本信息,具体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本科生、硕士生或博士生)、家乡、户口类型等。
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有,薪酬待遇是大学生择业时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地点。在受访大学生中,择业时优先考虑薪酬待遇的比例最高,为69.0%,其次是个人发展空间和工作地点,占比分别为65.4%和47.9%,选择工作稳定性、企业文化、专业对口和工作强度的比例分别为29.1%、20.8%、18.9%和15.2%。
男生在择业时最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女生更在意工作地点、工作稳定性和强度。调查发现,男生择业时最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占比为68.2%,而女生对工作地点、工作稳定性和工作强度的在意程度明显高于男生,占比分别为53.1%、34.4%和17.2%,男生对这三个因素考虑的占比分别为41.5%、22.5%和12.7%。这一结果与当前因社会分工的不同,男生更看重事业发展,女生更倾向于稳定的生活这一现状相契合。
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择业时越优先考虑个人发展空间和专业对口。博士研究生相较于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择业时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和专业是否对口,在这两方面的比例分别为75.4%、27.3%,高于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67.8%、19.3%和64.9%、18.6%。而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择业时最优先考虑的还是薪酬待遇,比例分别为70.3%和69.0%。
相较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在意工作地点和专业对口。东、中、西部大学生对工作地点这一择业因素的优先考虑占比依次为45.9%、48.3%和52.4%,对专业对口这一择业因素的优先考虑占比依次为17.5%、19.1%和22.4%。经济越发达地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空间的考虑越多,而对专业是否对口和工作稳定性的考虑越少。一、二、三线城市大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个人发展空间的占比依次为67.5%、64.8%、60.3%,而优先考虑专业是否对口以及工作稳定性的比例则分别为17.1%、19.5%、21.6%和25.6%、30.4%、34.5%。
调查发现,985高校大学生更关注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普通高校大学生更关注工作地点和工作稳定性。985高校大学生优先考虑薪酬待遇和个人发展空间的比例为69.7%、66.9%,高于211高校和普通高校68.8%、65.0%和68.1%、64.3%。而在工作地点和工作稳定性方面,普通高校大学生普遍比985高校和211高校大学生更为关注。
相较于文、理、工、医学专业大学生择业时均将薪酬待遇作为最先考虑的因素,农学专业大学生择业时最先考虑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其次才是薪酬待遇和工作地点,占比分别为62.8%、60.7%和43.7%。
调查发现,月消费支出越高,越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企业文化;月消费支出越低,越注重工作稳定性。其中,每月消费支出在1500~2500元的受访大学生择业时对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视程度超过了薪酬待遇;大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重视程度则是随其每月消费支出的增长呈递增趋势,而对工作稳定性的重视程度则是随其每月消费支出的增长呈递减趋势。
调查发现,薪酬待遇是以奖助学金、校内兼职和父母亲友资助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受访大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而以校外兼职为主要生活费用来源的大学生则更看重个人发展空间,其次才是薪酬待遇,另外,其选择工作稳定性、工作强度和企业文化的比例也是较高的;相比之下,以奖助学金为主要生活费用来源的大学生择业时在工作地点、薪酬待遇、专业对口等方面的考虑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