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食品学院在逸夫楼二报告厅顺利举办第八期新“食”代专家学术大讲堂。本次活动特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农业与食品可持续发展学院Sangeeta Prakash副教授与食品学院刘耀文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分别就食品3D打印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创新与应用作专题报告。报告吸引了学院8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会,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报告由学院副院长张清教授主持。
Sangeeta Prakash以《3D Printing of Plant-Based Foods for Dysphagia: Enhancing Texture, Nutrition and Shelf-Life》(用于吞咽困难人群的植物性食品3D打印:改善质地、营养和保质期)为题, 系统介绍了基于植物蛋白(如蚕豆蛋白、豌豆蛋白)及淀粉的3D食品打印技术。该技术致力于为吞咽障碍人群开发符合国际吞咽障碍饮食标准(IDDSI)的个性化膳食解决方案。该项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食品技术在推动包容性、个性化健康饮食发展方面的广阔前景,为特殊需求人群提供了更加安全、营养且多样化的膳食选择。
刘耀文则以《Food 3D Printing-Driven Customized Food and Smart Packaging Innovation》(食品3D打印驱动的定制食品与智能包装创新)为题,展示了近年来团队在3D打印食品和3D打印智能包装领域的理论研究、产品开发和设备创制等所做的工作,深入剖析了3D打印技术在营养定制化食品与食品保鲜智能包装领域的创新进展。报告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具体实现路径、当前面临的关键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与应用提供了重要思路。
本次学术活动采取两校专家联合报告,不仅使与会师生深入了解了食品3D打印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也搭建了与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且有利于后续开展国际合作的宝贵平台。此外,通过与昆士兰大学Sangeeta Prakash老师的互动,加深了师生对昆士兰大学在食品科学领域的专业特色与研究优势的了解,并进一步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




报告人简介:
Sangeeta Prakash,博士,副教授,昆士兰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的杰出学者,先后在英国利兹大学、美国农业部开展研究,现任昆士兰大学农业与食品可持续发展学院副教授、食品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主任。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工程产品开发和食品的结构、风味和口腔加工行为等研究,在食品配料和产品的加工、物理表征和感官分析等方面经验丰富,与英国利兹大学、印度理工学院等学校合作紧密。研究成果在《Food Chemistry》《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Meat Science》等食品领域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H-index为48,论文被引次数超过9500次。
刘耀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来华留学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特色蔬菜创新团队副首席,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四川农业大学引进人才。主要从事生物基食品包装材料,生鲜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及多个横向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50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包括《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s》和《Food Chemistry》等食品行业主流期刊,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企业转化9项。获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